現在的學員還有哪些習慣正在變化?
資訊量爆炸讓人們的生活除了步調加快、資訊越來越多之外,
人們花費大量時間在手機和社群之間穿梭,吸收片段資訊;
而對於新資訊,人們又希望在短短幾秒之內搞清楚來龍去脈。
同理,被養慣胃口的學員找資料時,也抱持著類似的心態;
他們希望能更快速決定出我要選擇的課程,
而且決定不是胡亂看哪裡便宜就去哪裡,
而是真正了解過 CP 值、說得出「為什麼這個選擇適合我」。
另外我們也發現,學員線上留言給小編、私訊客服時,
願意等待的時間越來越短。
學員留言給小編、客服時,期待在半天甚至 1、2 小時之內就得到解答,
業者若過了一天後才回覆學員,學員這時可能已經在隔壁班的網站比較甚至已完成報名了。
綜合以上,我們不難發現,學員越來越重視自己的「時間成本」是否有被兌現價值。
消費者期望日常生活中的搜尋、客服、消費行為能盡量為他們省下時間。
而業者需要想辦法積極回應時間需求。
學員耐心有限,業者可以更直接展示課程說明
業者在設計課程描述、優化網站、內容 SEO 時,都要思考「如何讓學員最快了解:我要不要」
活用多元的內容曝光方式
課程頁面的描述中,對課程的介紹、報名方式要用精確的方式呈現,而不是為了追求詳細、或多塞關鍵字,而讓內容本身變得模稜兩可。
並且建議多提供影音等素材,來展現實景、服務過程,例如場內實景、上課過程、側拍現場教學等等。幾乎各方面的日常都可以用多元的方式展示「課程/服務與其價值」給學員。
內容要呼應到學員的「關鍵問題」
線上展示課程介紹時,也要注意資訊曝光的直覺性,例如報名流程可以直接放在網頁內、直接變成SEO 搜尋的結果跳出來,對消費者來說,一秒就能看到了,只需一個下拉式網頁搞定。
多元化的展現方式不一定是要追求「學員 100% 理解課程」,有時只先用最快速度,將其中幾個學員在乎的特點,例如師資評價、場地環境等重點;先與學員的需求對焦到了,引發學員自主興趣的機率就大;進而再被更詳細的課程內容吸引去深入了解。
讓回應步驟簡單,占用學員最少的時間
試想當你是學員,哪一種客服會比較順眼呢?
▼ 情境:加入官方LINE,詢問如何報名
應該對大部分人來說,右邊的畫面相對清楚吧!
導入自動回覆時,業者可以參考過往學員詢問問題的順序,加強版面易讀性。
另外,注意設定回覆時,要站在學員的角度設定,並且循序引導一步步完成報名。
以上圖來說,左邊的內容太冗贅,可以看出來是業者為了能多完整說明而回覆許多內容;但顯然造成學員瀏覽不易。
試想你可以先從網路上招攬到附近正在比較的學員,並且協助他們立即預訂好上課時段。
線上客服以引導完成報名為最核心目的,幫學員用最快速理解的方式找到問題的答案。